隨著東南亞主產區全面開割,天然橡膠市場將重新面臨供應壓力,若此時國內需求增速放緩甚至倒退,橡膠基本面無疑會出現劣化,使得膠價再次向低位探底。
橡膠邏輯從流動性向基本面回歸
由于主要經濟體的貨幣寬松政策,全球市場流動性處于極度寬松狀態,通脹預期如燎原之火蔓延。隨著歐美疫情逐漸受控,需求復蘇預期快于供應回升,為商品市場普漲提供了條件。在5月上旬眾多商品集體發力帶動下,橡膠再度掀起一波反彈,多頭資金助推突破上漲。
然而就在此時,政策指導給大宗商品超漲按下了暫停鍵。國務院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過快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遏制其價格的不合理上漲。政策三令五申下,國內期貨市場商品價格普遍下跌,橡膠更是悉數回吐漲幅并創下年內新低。不過,政策針對的對象主要是黑色系,天然橡膠只是作為經典空頭配置而躺槍。
除了大宗商品聯動的板塊效應外,更多是天然橡膠產業自身缺乏有力支撐。從價格走勢擬合度來看,橡膠并未完全跟隨商品市場運行,而是不出意外地更加弱勢。龍頭品種上漲對橡膠的拉動作用有限,但回調時橡膠卻首當其沖,延續以往難漲易跌的特征。
產膠國全面開割放量提速
橡膠上游生產方面,今年2-4月停割期內,全球天然橡膠總產量低位持穩,但并未像去年一樣大幅下滑,而進入5月以后主要產膠國提量明顯。
根據ANRPC最新修正數據,5月該組織天然橡膠總產量合計83萬噸,環比4月的76萬噸增加9.2%。5月ANRPC成員國共出口天然橡膠73萬噸,同比大幅增加21%,連續三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其中,前期出口相對弱勢的泰國環比增加12.9%,出口增速提升十分顯著。
開割初期受疫情影響,三大產膠國產量環比有所下滑,但越南、中國、柬埔寨等非傳統產膠國產量增加,ANRPC整體上基本維持穩定。后期如果物候條件正常,預計三大產膠國將逐漸發力,推動全球橡膠供應恢復增長態勢。
國內仍處于產能最大階段
中國天然橡膠協會在《我國天然橡膠產業供應與展望》中披露了國內橡膠供應端現狀。
2020年全國天然橡膠種植總面積1715萬畝,應投產面積1150萬畝,但實際開割只有990萬畝。全國天然橡膠產量為69.3萬噸,比2019年的81.0萬噸下降14.4%。天然橡膠平均單產為69.2公斤/畝,同比下降2公斤/畝。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建有制膠廠270余座,年設計制膠產能280余萬噸,實際制膠量為70余萬噸。從種植、割膠到加工,2020年國內天然橡膠總生產成本在15300-16800元/噸。
橡膠價格多年的低迷狀態,導致國內產區橡膠樹施肥養護欠缺,割膠強度較低,甚至間歇性割膠或棄割。近年來,天然橡膠單產連年下滑,產能沒有得到完全釋放,還面臨割膠工人短缺的制約。不過2010-2012年高膠價期間,擴大種植的橡膠樹剛開割不久或正在進入高產期,當前仍然處于產能最大的階段,預計2021年國內天然橡膠供應將有所回升。
中國重卡銷量到達強弩之末
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中國重卡市場是天然橡膠終端消費增長最核心的驅動因素,然而現在種種跡象表明,重卡周期或已迎來強弩之末。
最新統計顯示,2021年5月,全國重卡市場估計銷售各類車型15.8萬輛(開票口徑),同比減少2.1萬輛或12%,環比下滑18%。今年前5個月,重卡行業銷量總計88.3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37%,但累計增幅進一步收窄。
6月重卡市場的產銷情況亦不容樂觀,大概率延續同比下滑,令天然橡膠需求端牽引動力不足。中國重卡行業周期剛剛經過了一個超長的持續高速增長階段,但眼下這個橡膠輪胎需求最大的增長點,其邊際增速已經到達止漲走跌的拐點。
東南亞疫情對需求影響大于供應
5月以來,東南亞地區疫情形勢急轉直下,對天然橡膠市場情緒形成打壓。泰國宣布延長緊急法令至7月底,原計劃于6月開放的5大類場所統一延遲14天再做開放。馬來西亞宣布6月起全面封鎖,除了必要的生產生活外,禁止其他經濟與社交活動。
主產區疫情擴散給天然橡膠帶來供需雙殺的后果。上游生產方面,跨境人員流動受到嚴格限制,加劇了割膠勞工短缺的問題,不利于新季開割的推進。下游需求方面,東南亞當地橡膠制品加工企業受到較大沖擊,對原料的采買跟隨開工率顯著下降。
然而如此前所述,疫情對橡膠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是非對稱的。橡膠種植園割膠是分散性生產,地廣人稀受疫情影響有限;橡膠制品加工行業是工廠化生產,疫情感染傳播容易導致停產關閉。在泰國、馬來西亞等產膠國疫情加重的情況下,橡膠期貨盤面再次探底。
復盤近期橡膠價格的寬幅波動,結論是:無論大宗商品的板塊效應,還是市場情緒的矯枉過正,某一品種價格走勢終究要向其自身基本面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