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70年代,人類史上首個合成塑料“賽璐珞”面市,從此開創了塑料工業的先河。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塑料已經成為和鋼鐵、木材、水泥并列的四大基礎材料,它為人類創造了一個舒適、便捷與豐富多彩的世界,人類發展也早已離不開它。但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包括對塑料制品的濫用與隨意丟棄,導致塑料污染問題愈演愈烈。
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制造了63億噸塑料廢棄物,其中只有9%被回收,另有12%被焚燒處理,剩余79%的廢棄塑料則深埋在垃圾填埋場或在自然環境中累積。
在國內,快遞領域產生的塑料垃圾問題尤其突出。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塑料類快遞包裝廢棄物由于回收價值低,有99%都得不到有效利用。
雙十一剛落幕,雙十二又來了,頻繁上演的電商盛宴帶動了快遞行業的興旺,但伴隨而來的,是快遞包裝材料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問題的日漸突出。
電商盛宴背后,海量快遞塑料垃圾何去何從?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1日~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47.76億件,同比增長超過20%,再創歷史新高。自2015以來,中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也在陡增。
據快遞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快遞100統計,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特大城市生活垃圾增量93%,部分大型城市在85%~90%。我國快遞業每年產生超過900萬噸紙類廢棄物、約180萬噸塑料廢棄物,一年消耗的膠帶可以纏繞地球上千圈,并且這些數字還在快速增長。
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裹
雙十一、雙十二期間,遍布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快遞驛站里,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快遞包裹,它們多數被膠帶纏繞得嚴絲合縫。為了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產品破損,減少損失,電商賣家在包裹商品時往往存在過度包裝,讓快遞塑料垃圾問題雪上加霜。
傳統的快遞塑料垃圾幾乎沒有回收價值,也無法降解,只能變為垃圾被填埋或焚燒。許多塑料垃圾被人們遺棄在自然環境里,對土地植被、海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減碳是亟待解決的另一大問題。全球性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各類快遞包裝材料的生產、使用和處置過程排放了1303萬噸二氧化碳,需種植約7.1億棵樹才能實現碳中和。
清華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所長郭寶華教授表示,對于一次性不易回收塑料制品,利用可降解塑料替代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通過綠色材料創新推動快遞包裝的升級換代,已成為普遍共識。
新型環保材料問世,掀起快遞綠色變革風暴
11月15日,首屆新材料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在廈門舉辦。與會嘉賓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裝有會務手冊、袋裝茶葉、獨立包裝口罩以及膠帶的會務用品禮盒。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禮盒。這些會務用品均采用了新型環保材料“佰恩麗”,它是中侖科技集團旗下廈門長塑自主研發的一款高性能膜材,也是國內首個規模化量產的生物基可降解膜材BOPLA。
首屆新材料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會務用品
雖然目前市場上已有不少可降解材料,但許多產品技術并不成熟,其中通過吹塑制成的可降解薄膜存在強度低、彩印效果差等缺點;有的可降解產品上貨架兩個星期后就因為降解特性導致其他性能下降,影響正常使用;而其他紙質材料遇水性能迅速下降,無法滿足快遞膠帶等產品在嚴苛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佰恩麗的出現,提供了兩全其美的方案。它擁有接近BOPP(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化石基塑料,百年內無法降解)的機械性能,同時它的印刷性能和光學性能優于BOPP,表面經過涂布處理之后,具有與BOPP保護膜同樣的啞光、防水、耐刮等功能。
不僅如此,佰恩麗在產品使用周期內各項性能穩定,可有效保護包裝內容物,使用后又可在一定條件下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它來源于生物基聚乳酸,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降解性,因此還能減少能源依賴,其原料的碳排放比傳統化石基塑料如PP減少約70%。
兼具可控降解與低碳排特點的佰恩麗,堪稱理想的綠色高分子材料。它的誕生并非偶然,廈門長塑經過三年反復打磨產品、優化工藝,在積累了12項專利技術后,才最終實現佰恩麗的規模化量產。
廈門長塑總經理鄭偉介紹,“我們通過自主創新的雙向拉伸工藝和獨特的配方,能夠顯著增加PLA(聚乳酸)材料比表面積,再一次加速降解速度,可在8周內完成降解(在工業堆肥的條件下)。”
目前,佰恩麗已應用于快遞膠帶、鮮花、生鮮果蔬等一次性膜材領域和食品、電子產品、書籍、禮盒、服裝等軟包裝功能膜材領域,對包裝減量、環保減碳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是材料創新賦能快遞包裝綠色低碳的一個縮影,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創新力量參與其中。
雙十一期間,中國快遞協會向全行業發出“綠色快遞 人人有為”倡議,包括推廣產品包裝與快遞包裝一體化,80%的電商件不再二次包裝;推廣生鮮快遞可循環配送箱、可復用冷藏式快遞箱,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
京東物流大范圍試點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裝袋及塑料膠帶,推進物流包裝的綠色化;順豐速運開始逐步推廣窄版膠帶、代替編織袋的快件處理筐以及循環中轉袋、氣體泡填充物,使得快遞包裝更“綠色”。
中國工程院蹇錫高院士認為,材料是一切科技的載體。得益于材料創新的速度,我國快遞行業的綠色轉型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
中侖科技集團董事長楊清金表示,“新材料作為制造業的基石,隨著雙碳政策的全面落地和綠色低碳技術上不斷的創新突破,可以說,新材料能夠幫助幾乎所有行業、企業履行減碳責任。”
一百多年前,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潮下,“賽璐珞”推動人類邁入塑料時代。如今,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以“佰恩麗”為代表的綠色材料,將再次掀起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