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2 月 25 日消息,航空輪胎是民航飛機的“鞋子”,既要耐得住-40℃~70℃左右的極端溫度,又要在飛機降落的一瞬間扛得住幾十噸以上的沖擊力,而且航空輪胎制造工藝極為復雜,此前被稱為輪胎制造領域皇冠上的明珠,但是長期以來其核心制造技術一直被國外幾家公司掌控,我國民航飛機主要采用租用國外航空輪胎的方式,所以航空輪胎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勢在必行。
據央視報道,經過多年聯合攻關,我國科研團隊通過對天然橡膠的分子結構和關鍵的化學組分進行模仿,終于在今年實現了仿生橡膠合成技術的重要突破,完成了航空輪胎國產化技術全鏈條貫通和應用驗證。
據介紹,天然橡膠被譽為“黑色黃金”,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和工業原料,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諸多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IT之家查詢發現,2022 年我國天然橡膠產量約 74 萬噸,消費量卻超過 660 萬噸,其中近 90% 依賴進口。
為開辟新賽道,我國科學家提出研制仿生合成橡膠航空輪胎。目前,這項技術已實現重要突破,完成了航空輪胎國產化技術全鏈條貫通和應用驗證。
科研人員表示,他們通過模仿天然煙片橡膠的精細結構,在合成橡膠分子鏈上以特殊的方法嵌入蛋白質和磷脂,攻克了連續聚合工藝和工程技術,制備出了批量化仿生合成橡膠,其關鍵性能指標目前已經達到了進口特級天然橡膠的水平。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楊小牛介紹稱,經過反復測試,目前由我國科學家研制并送到這里的仿生合成橡膠航空輪胎,在極端工作條件下,可以實現比天然橡膠制造的航空輪胎使用壽命提升 35%以上。
他指出,仿生合成橡膠的成功研發,標志著我們已經將天然橡膠從農產品變成了工業品,克服了天然橡膠品質對地理位置的苛刻要求,也就不再依賴進口了。我們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動態調整生產量,變存戰略物資為存技術和生產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