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看山東,山東輪胎占據業內半壁江山,在行業內廣為人知,在輪胎生產規模和廠家數量上,沒有哪個省份可與之媲美,但因魚龍混雜,也落下了不好的名聲。
時代在變化,市場在流轉,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輪胎株式會社在青島生產出第一條輪胎,山東輪胎歷經近百年發展,逐步形成現有的局面;近三年間,通過抓住“新舊動能轉換”政策機遇, 又融入一批業外新勢力,今日的山東輪胎已是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又一個大翻身。
圖片
如果問山東輪胎的最大特點是什么,恐怕就 “多而散”了,盡管同在一片區域,除了廣饒輪胎存在特殊連帶關系,山東輪胎廠大大小小約264家,基本全是各自開放,各自凋落。今天我們從企業工廠層面,來看百家齊放的山東輪胎,有哪些厲害的角色。
6家上市輪胎各自稱霸
在全國11家上市輪胎企業中,山東就占了6家,分別是玲瓏、賽輪、三角輪胎、森麒麟、雙星、浦林成山。它們基本全部實現了海外建廠,全球布局,年營收穩步增長。
除了雙星,這些上市公司全部為民營企業,三角、玲瓏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雄踞一方,賽輪和森麒麟則在青島這一工業之都的孕育下迅速壯大。
圖片
從產品角度看,玲瓏輪胎在整車廠配套方面優勢明顯,賽輪擁有更加先進和完備的產業鏈,三角輪胎具備穩固的用戶基礎和品質口碑,森麒麟在海外市場得到青睞,浦林成山在全鋼胎和半鋼胎領域及配套和替換市場均很叫座。
但這些輪胎廠之間幾乎沒有對話,沒有合作,它們在有利的大經濟市場環境下各顯神通,留下各自不同的奮斗軌跡。
大型民營輪胎悶聲發財
除了以上幾家上市輪胎,山東還廣布著多家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民營輪胎,如華勤橡膠、金宇輪胎、恒豐橡塑、昊華輪胎、華盛橡膠、興源輪胎、永盛橡膠等。
這些輪胎企業均設有多個工廠,產能多則年產6000萬條,少則年產2000萬條,大多數實力不亞于上市輪胎公司,這些工廠多半依賴外貿出口,在國內替換市場也擁有很大份額。
圖片
沒有上市公司的資本市場干擾,這些民營工廠無需公開財務數據,無需投入大筆資金用于廣告宣傳,也不需要投入太多資金去研發前端技術,在默默無聞中發家致富。
但隨著市場的變遷,一些向往更大發展輪胎企業,也在努力擴大市場影響力,并擺脫不良債權纏累,期待沖入股市,獲得裂變式倍增。
巨頭新勢力不斷涌入
隨著一批中小輪胎的破產倒閉,山東輪胎近兩年涌入一些新勢力,那就是省外的大型供應鏈集團,例如浙江物產集團、天輪供應鏈、廈門國貿集團等。
浙江物產旗下物產化工和物產歐泰各自為政,分別收購接盤了廣饒盛泰集團、奧戈瑞輪胎、豪克輪胎及皓宇橡膠、元豐橡膠、創華輪胎等,如今已經重整完畢并正常運轉。
圖片
天輪供應鏈分別整合租賃了黃海橡膠及萬鑫工廠,生產和銷售步入正軌,加上廣西新桂輪公司,在行業內初具實力。后來者廈門國貿集團,2021年前后收購了日照五蓮森龍橡膠及德州威格爾集團,并積極尋求與其他工廠合作,目前已經開啟生產運營。
這些新勢力有著雄厚的資本支撐及供應鏈體系,目前還很難看到他們的突出成績,但好在為一批批破產的山東輪胎廠找到了歸宿。
細分市場各路豪杰
山東輪胎在很多細分市場也具有勢力,例如專注于輪胎產品方案設計、品牌運營的青島泰凱英輪胎有限公司,致力于PCR輪胎領域研發中心建設、新產品開發的青島沃瑞輪胎有限公司。
圖片
當然,也有專注于農業胎和特種輪胎的徐輪橡膠及多家即墨輪胎廠,以及五花八門的力車胎工廠,它們雖然沒有太大的規模,在各自領域也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
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山東輪胎也在發生變化,中小工廠生存越來越艱難,大型工廠面臨轉型與改革,上市公司渴望與國際巨頭較量,這也反映了國內制造業的大趨勢。
圖片
商海浮沉,山東輪胎在毀譽參半中走向世界,百家爭鳴也好,一盤散沙也罷,在疫情后時期全球市場的磨洗中,只要最終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好漢!